先锋注册

李鸿章死时留给子孙10多亿,52年后,他43岁的混血孙子竟活活饿死_李国烋_李经方_儿子
你的位置:先锋注册 > 最新动态 >
李鸿章死时留给子孙10多亿,52年后,他43岁的混血孙子竟活活饿死_李国烋_李经方_儿子
发布日期:2025-06-26 06:38    点击次数:123

好的,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,保持每段意思不变,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,让内容更丰富且字数差别不大。

---

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,“富不过三代”,意指一个家族财富难以维持超过三代人。俗话也说,打江山容易,守江山难。即使家业庞大,若挥金如土、坐吃山空,也终究难以长久。1901年,李鸿章去世时,身后留下了超过10亿元的巨额财富,然而,仅仅52年后,他的孙子李国烋,年仅43岁,竟然活活饿死,尸体仅用一张薄薄的草席裹着,凄凉无比。

俗话讲“家亡必有赌和嫖”,这“五毒”——吃、喝、嫖、赌、抽(烟毒)——是败家子的典型表现。古人将这几个字排列得非常精准,对于纨绔子弟来说,单纯吃喝还不至于一败涂地,若染上嫖赌便难以自拔,而一旦染上“抽”,基本就彻底废了!而李国烋,就是这样“五毒俱全”的典型浪荡子弟。

展开剩余88%

在谈论李国烋如何败坏家业之前,先来介绍一下他的爷爷李鸿章和父亲李经方。李鸿章作为晚清政坛上的名臣,活跃政界数十年,身影辉煌。民间有句传言,“宰相合肥天下瘦”,这里的“合肥”是李鸿章的家乡,人们出于忌讳不敢直呼其名,便用“合肥”代指他。大家戏称,他一家人“肥”得发胀,反观天下百姓的钱袋却“瘦”了,暗指李家财富惊人。

尽管世人皆认为李鸿章富甲天下,但他的祖辈其实并不富裕。李鸿章的祖父李殿华住在合肥附近的肥东县,一家人世代耕读,虽然李殿华本人读书刻苦,却两次参加乡试均未能中举,只得回家务农,专心教育子孙,希望子孙能有所成就。五十多年间,李殿华一家未曾进入城里。

李殿华育有四子,其中最小的儿子李文安极具天赋。李文安在35岁那年,终于在江南乡试中考中举人,四年后又与曾国藩一同参加科考,荣登进士,由此李家步入官场,进入京城,从此逐渐兴旺。李文安育有六子,个个仕途顺利,其中第二子便是李鸿章。

俗语说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,李鸿章到了中年仍无子嗣,便将弟弟李昭庆6岁的长子过继过来,取名为李经方。虽然后来李鸿章也有了亲生儿子经述和经迈,但一直将李经方视为长子。照片中,从左至右依次是李经迈、李经述和李鸿章;前排为李经述的四个儿子李国熊、国煦、国燕、国杰;后排则是国杰的夫人、李经述的女儿、李鸿章的小女儿菊藕、李经迈的夫人以及李经述的夫人。

李鸿章晚年自评:“少年科第,壮年戎马,中年封疆,晚年洋务。”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,身体力行推行近代化改革,努力实现强国理想。为此,他特别重视子女教育,尤其是语言能力的培养。李经方便具备惊人的语言天赋,精通英、法、德、俄、日五国语言,历任大清驻日大臣、驻英大臣及邮传部左侍郎,三兄弟中他在外交方面成就最为突出。

在担任外交官期间,李经方曾聘用过一位英文女秘书和一位法文女秘书。接触西方文化后,他思想开放,妻妾众多。除了原配刘氏(早逝)、继配张氏以及侧室何氏、傅氏、陈氏、李氏这六位中国妻子外,英国女秘书和法国女秘书也被纳入了他的家中。

何氏为李经方生了二儿子李国熙,法国夫人海伦定居芜湖,生了大儿子李国焘,英国夫人住在上海安庆路,生了小儿子李国烋。海伦怀有一对龙凤胎,但生产时大出血,母子三人只能保住一个,李经方自然选择留下了儿子国焘,并将其托付给正妻张氏抚养。张氏是江苏仪征名门,封为诰命夫人,父亲是道光年间的进士及甘肃布政使、署理陕西巡抚集馨,她对李国焘的教育极为严格。李国焘成年后赴剑桥大学深造,精通中外文史,曾任上海邮政局局长。

这三个混血儿命运却截然不同。因姨太傅氏无子,李国烋被过继给了她。西方母亲和中国姨太太对这位小儿子都极尽娇宠,溺爱有加,几乎放任自流,为他后来的败家和颓废埋下了根基。

1901年11月7日,李鸿章在北京逝世,享年七十九岁。李国焘的儿子李家骁曾接受采访时提及,“民国时期,李氏家族凭借祖辈遗留的财富,生活尚算宽裕”。从李氏家族庞大的世系图可见,这笔财富分给众多后代,仍然相当丰厚。晚清另一著名清官左宗棠去世时留下约2.5万两银子存款,而李鸿章的遗产规模则是天文数字。

1900年,《泰晤士报》记者布兰德曾拜访李鸿章,后在《李鸿章传》中评价他为“伟人,但软肋是对金钱的迷恋”。曾任曾国藩和李鸿章属下的容闳曾言,曾国藩生前“财权在握,绝不私吞一分”,而李鸿章死时“有私产四千万银元遗留子孙”。费行简在《近代名人小传》里也写道:“(李鸿章)去世时,家资超千万,其兄弟子孙私人财产亦有千余万。”

这些钱主要是现金流。梁启超曾讲,李鸿章在招商局、电报局、开平煤矿、中国通商银行均有股份,南京、上海多处当铺银号多属其经营。除了金融工业集团,他的最大财富还是分布广泛的不动产。

1904年,李鸿章直系子孙分家,遗产合同中记载了大量房产,遍布合肥、安庆、扬州、桐城、芜湖、北京、上海等地。安徽田产约6万亩,按每亩每年收益74银圆计算,总值约444万银圆。仅上海一处就有价值四万五千两白银的中西合璧建筑。

长子李经方分得最多遗产,他善于投资,在水运便利的芜湖买入大量物业,几乎控制了市中心,房租地租带来巨额收入。李经方为人慷慨,妹妹李菊耦孙女张爱玲与胡兰成结婚时,他赠送上海长德路弄堂作为陪嫁。

有人估算,李鸿章的遗产若折算成人民币,大约价值10亿元左右。可是这“富三代”李国烋,却是如何挥霍掉这笔巨额财产的?

李国烋长相俊朗,自幼备受溺爱,几乎要什么有什么,养成了好逸恶劳、不务正业的性格。他玩世不恭,沉迷声色犬马。十几岁便频繁出入钩栏酒肆、烟馆赌坊,每日吞云吐雾,花钱大手大脚,毫无节制。

父亲李经方看出他混不吝的本性,虽然花费心思照顾其生活,却在遗嘱中特别限制,规定李国烋死后其名下财产不得抵押变卖,必须听从家中监察人周孟文(管家)管理。李国烋觉得生活受束缚,17岁时找借口离家到芜湖独立生活,那里正是家族产业的重地。

芜湖生活自由放荡,他住在市中心的豪华公馆,方便吃喝玩乐。他常在三街、集益里一带的娱乐场所混迹,染上暗疾,后来娶了一个姓沈的妓女为妻。家中专门雇了女佣照顾沈氏,聘有近十个佣人,厨师分工明确,买菜、烧饭、做酒菜各司其职。出行则有五个随从,暗病晚期身体腐烂行动不便,近处由两个随从抬,远处需四人抬行。

因沉迷声色无度,他转而迷恋赌博,常常通宵达旦,十赌九输。独立后,父亲分给他含山县1.3万亩租田、一片山场、芜湖恒丰仓楼房一座、上海定盘路定仪村42号三层楼房一座及利济轮船局5万元股份,此外英国母亲每月还给他零花钱500元。

尽管家产丰厚,也不够他挥霍,终究被逐渐耗尽。李国烋便转向逼迫父亲交出更多财产。1927年3月北伐军进入上海,国民政府宣称要“共产”满清遗老的资产,李国烋趁机强迫李经方交出所有财产。父子反目,李经方与英国妻子商议后决定离开,变卖上海部分房产,依靠英国妻子人脉,由英国巡捕护送全家逃往大连。

七年后,80岁的李经方在大连去世。英国妻子认为儿子无望,便返回英国侄女家养老。李国烋则彻底放飞自我,继承了一大笔遗产后继续挥霍多年。眼见家产濒临枯竭,他又纠缠大哥李国焘,声称分配不公,要求重新分家。无奈之下,国焘给了他芜湖两栋楼房。

烂泥扶不上墙,不到两年,李国烋便倾家荡产。失势后无一真心朋友,风月场所无人问津,最终流落街头靠施舍度日,身体日渐衰弱。他屡次因屈辱投河自尽未果,反而加重了病情。最终,在病魔折磨下逝世,死后无人收殓,身上仅裹着一张破草席,凄凉下葬。

李氏家训中强调“礼节宜循、术业宜勤、食用宜俭”,治家与教育一向严谨。李鸿章的大儿子李经述正直孝顺,母亲病重时割肉做药引。李鸿章去世后,他悲痛不已,百日内随父而逝。二儿子李经迈精通多国语言,清朝灭亡后转做商人,生意做得风生水起,其子李国超则守住家业,后来移居美国。

李经方的亲爹,李鸿章六弟李昭庆一支同样兴旺,孙辈李国源为外交家,家中十子女皆受高等教育,后代教授、专家、学者、经理不计其数。教育资本改变家族命运,而同门家规之下,后代却命运迥异,根本原因仍在于“教育”二字的落实。

—End—

读古今兴衰,品书卷天地,欢迎关注@沁说。

---

这样改写后的文章,语言更丰富,细节更加具体,也保留了原文的精神和长度。需要我帮你做其他调整吗?

发布于:天津市